欢迎访问贵池区政协网站!

【13届4次】关于着力推进区域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建议

浏览次数:80 编辑: 网站管理员 信息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8-08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工体、医联体的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使区域内群众的健康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应引起重视。
  1. 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应在我省尽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机遇,与上海、南京及合肥等地的大三甲医院开展合作交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取长补短,使本区的大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提高。譬如二院、中医院就与上海、合肥、南京等地的大三甲医院合作,设立名医工作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并积极谋划,把大量优秀的年轻医师送到这些地方的大医院进修学习,把他们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带回来。使本地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大医院高水平专家的健康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同时也让有限的医保基金留在了本地。然而,也存在着聘请专家的费用问题,对医疗机构来说也非小数目。区委区政府及卫健委应妥善安排资金预算,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充分的财政资金支持。
  2. 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的机制完善,区委区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完善构建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制度,使患者能够留在区内各家医院,从而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真正做到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区。虽然这两年我区几家大医院也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但仍然远远不够,应以区卫健委牵头,建立相关制度措施,与区内各家乡镇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及乡村医师积极宣传跟进,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 积极按照国家医保政策,杜绝区内医保患者无序转诊前往外地大医院就诊,应该制定落实外地转诊准入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前往外地就诊治疗及手术,以免让有限的医保资金外流,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医保资金对本地参保群众的医疗健康保障作用。必要时,可以在国家医保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外地就诊报销比例,增加外地就诊报销门槛。
  4. 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层医疗资源,融入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让区内养老机构得到较好的医疗保障,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如殷汇中心卫生院等可以设立医疗分中心,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分中心的设施建设,完善分中心的设备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分级诊疗,合理布局,同时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待遇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广大群众及时安全有效的得到健康服务的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