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届3次】关于提高贵池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随后,国家教育部又颁布了针对作业、考试、课外培训机构等方面的几十份文件,彰显了政府在新时代持续治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决心。贵池区教体部门也积极跟进,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家长和学生负担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教育教学质量稳中向好。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在育人理念、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供给质量、校外资源统筹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的掣肘问题逐渐暴露,直接影响“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甚至使“双减”面临反弹风险。由此,“双减”政策倒逼学校开展“自我革命”,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成为必然。鉴于此,我们对贵池区小学进行了广泛调研,对贵池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以下建议:
一、厘清政策逻辑,重视理念传播
本次出台的“双减”政策和以往历次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措施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从供需关系、社会学(制度主义)等角度反思“双减”工作阻力,系统剖析学校提质增效对“双减”政策持续实施的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应把工作重心放到如何做到提质增效上去。我们认为,一要要求教师自我革命,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作业练习;二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教会他们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思考孩子的终身发展问题,减掉无效消耗,减掉提前透支、拔苗助长的时间成本与心理焦虑成本,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教学研究,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在教研,教研兴校现已成为广泛共识,但贵池小学教研模式还停留在过去老路子上,没有形成体系。在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的大背景下,要积极鼓励小学教师走出去,主动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着力构建行之有效的区域教科研网络。具体来说,一是要横向交流,同学段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如成立区级小学作业资源库,组织骨干教师静心挑选、设计课后作业,供全体教师使用,提高教学效率。二是纵向交流,要组织一定规模的小学、初中、高中联合研讨会,对各学段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学科价值”进行系统交流、研讨,使小学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减少累赘或超前的“教育行为”,减轻焦虑心理。
三、监管跟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建立课后服务质量分类管理机制,动态评价课后服务水平。聚焦供给矛盾,从学生成长需要设计合理的课程,提供真正服务学生课外综合发展的个性化学习补充。聚焦质量矛盾,狠抓课后服务水平。对于本校教师承担的课后服务,应与“两基”巩固提升有效衔接、有序拓展,努力优化课程设计;质量控制纳入立德树人质量监督体系,教学成效与教师常规性评价相结合。对于引入校外机构的课后服务,应不断完善准入机制,严格审核校外机构资质、教师从业资格等,健全校外机构课后服务合作标准、工作流程、管理程序等。定期进行学生访谈、学生作品分析,追踪教学成效,监督教师师德师风。建立退出机制及风险防控机制。
四、树立正确考试观,科学应用考试手段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学校对如何应对考试无所适从,出现了一些偏激的认识和做法。其实考试是学生时代必不可少的需要适应的检测性手段,也是我们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建议区教体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小学毕业班统一检测,检测结果的运用既要考虑评价教学效果,又要防止激发新一轮“内卷”。建议采用合格性考试的形式,比如,一所学校如果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能考到八十分以上就视为教学质量合格,不做等级性分析。
五、狠抓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中小学美(体)育工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小学美(体)育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石,小学美(体)育也是文化课学习的有益补充,缺一不可。经调研,贵池区小学美(体)育大型赛事活动热热闹闹,但课堂却是冷冷清清,这就违背了小学教育是普及性教育的根本。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转变观念,站在关注每个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尊重专业、尊重课程,着力提高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实实在在做好学校美(体)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