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池区政协网站!

关于补齐水利设施建设短板 确保农民旱涝保收的建议

浏览次数:251 编辑: 网站管理员 信息来源: 章会胜 发布时间:2024-04-13 字体大小:

 

内容: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区通过中小河流域治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高标农田等基础工程项目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全区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短板,历史上我区“山区怕旱,圩区怕涝”已逐渐演变成“山区怕洪,圩区怕干”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型水库注册登记不彻底全区有多处大型山塘蓄水在10万m³以上,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的规定,达到了小(二)型水库等级,但因多种原因,当时未进行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如里山街道境内现有象山村象山等大型山塘 7座,蓄水量都在 10万m³以上,目前均未列入小(二)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目录,因年久失修,难以正常蓄水,安全更是没有保障。

10万方以下山塘管护责任明确。我区小于10万m³的山塘很多,仅棠溪、梅街、里山、梅村四镇街在1万m³以上10万m³以下的山塘就有387座。2019年机构改革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水利部门划出,但当时未明确由哪个部门接管,导致这些山塘无责任主管单位,无项目维修维护资金,水利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在汛期及防溺水上更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已兴修的排灌站功能不健全全区大中型泵站有99个,其中1000千瓦以上15个,200千瓦以上至1000千瓦的35个,55千瓦至200千瓦的49个,但同时具备防汛抗旱功能的仅6座,沿长江、秋浦河的泵站只有今年在建的建国站具有双向功能(防汛、抗旱),内河的众多泵站多设计建设为单向防汛闸门。如牛头山镇万子排灌站,2019年才建成完工,但在干旱的时不仅不能提水,连仅有自然蓄积的水源也不能涵养,每逢旱季,村里苦不堪言,群众意见较大。投资7000多万元刚刚建成的木闸排灌站,也只有排涝功能,而无灌溉提水功能。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干旱时间增多,若长江、秋浦河水位持续过低时,须几级提水,抗旱难度极大。

(四)部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不科学。圩区没有天然的山塘,更没有大型水库,仅有的个别池塘一般用于水产养殖,历史上具有蓄水功能的大小沟渠现已基本废弃或淤塞,几次出现刚忙完了防汛排涝,转眼就要抗旱保苗,但在诸多的水利兴修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灌区沟渠蓄水功能。如:秋江东埂灌区在今冬升级改造中,设计清淤高层与排灌站底座相平,清淤过浅,没有考虑到河道的蓄水功能。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周边农业生产需求,仅这一区域就有8000余亩稻虾养殖,因冬季干旱加上河道清淤,无水灌溉,导致无法繁育虾苗,极大的影响了来年农民收入。

为此建议:

(一)摸清家底。相关主管部门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对我区较大山塘进行实地测量复核,对蓄水量超 10万m³的大型山塘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需求,对符合条件的要抓紧组织,及时重新申报纳入至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目录,确保有专项资金进行维修维护。

(二)明晰权责。要尽快明确10万m³以下小型山塘等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避免因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而造成脱管现象。

(三)科学设计。灌区功能提升项目设计时,要有系统思维,中长期规划,水系要贯通,清淤要见底。区(流)域水利基础设施设计时要做好宣传公示工作,充分尊重当地群众和种养殖大户的意见,避免出现炒现饭、翻大饼现象。针对我区大部分排灌站现状,要在今后的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做到心中有数,对在建功能不健全的泵站,能变更的要及时变更设计;对已建成但无抗旱功能的泵站,要力争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升级改造;对短期内无法实现灌排一体改造的沿江沿河大型泵站,要开挖抗旱导流渠,将江河主河道水源引至泵站口,变多级提水为一级提水,提升抗旱能力,减少抗旱成本。

(四)合理施工。水利工程施工中,要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尽可能考虑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如在河道清淤施工中,要提前告知周边群众及用户,有条件的要备足水源,可以采取分段实施,逐段保水的办法,想方设法减少因水利兴修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