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池区政协网站!

 关于加大毛竹资源培植开发利用力度的建议 

浏览次数:2723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9-08 字体大小:

  竹产业是世界上公认的绿色产业,并且广泛涉及建材、竹日用品、竹造纸、竹纤维、竹炭、竹笋加工、竹提取物、林下经济等多个门类和品种,拥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文旅价值。全市的毛竹面积广阔,竹子资源丰富,并且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开发利用的实践积累,也曾为毛竹产区和竹农脱贫攻坚、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

以贵池区为例,现有毛竹资源15万亩,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中万亩以上的镇街有:墩上、里山、马衙、梅村、梅街、唐田等6个镇街。这些竹林的绝大部分是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成林竹园,改革开放时期新发展的极少。过去,这些毛竹主要广泛应用于建筑、农具农用,少量应用于竹工艺品和工业产品。近些年,随着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的做大做强,应用于竹制工业品的比例不断扩大,到2020年,其使用量占毛竹总量约30%左右,开发利用极不充分。但同时应用于建筑、农用农具的比例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

    1毛竹基地以分散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基本没有竹业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引导,林业机械化更是难以推广,造成竹林经营成本上升,合理采伐的不足30%。由于现有的砍伐、运输和林周道路现状,使得变卖加工前的成本明显上升,竹农卖竹的比较效益不明显,造成了毛竹产区及竹农培植竹林没有积极性,砍竹卖钱没有动力。有些地方因采伐不及时,竹林退化严重,很多地方竹林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2、毛竹源高效利用较为不足,效益有待挖掘提升。竹业资源虽丰富,但“砍下来卖出去”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据统计,2020年贵池区被利用的深加工的毛竹仅有2万吨,只占15万亩生产量7.5万吨的26%。另外竹制深加工产品是我区竹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而竹笋、竹制工艺品、生化产品、林下经济、竹林生态文化旅游等尚处于慢速起步阶段,其综合利用、系统开发、规模生产、效益提升仍有很大空间。

    3、毛竹产业发展及其潜在价尚未引起足够重,扶持政策不足。据了解,近些年,省市区财政扶持资金、农业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小企业建设引导资金等大多没有安排或是极少安排于毛竹产、供、销及加工等环节。这也明显影响了对毛竹资源配置、开发利用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如何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毛竹资源培植、开发利用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经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议如下:

    1深刻理解原生毛竹产业的广前景。加深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国际炭中和环境发展导向及市场消费趋势,就国内而言木材限伐、禁伐已实施多年并逐步趋紧,而竹林采伐已全面放开限额控制,这意味着在好多用品上“以竹代木”已是大势所趋。在国际上2017年联合国已明确提出“禁塑令”,当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中已有欧美等大国在和食品行业相关的产业、产品中全面禁塑,我国的部分省市也明确了禁塑的计划安排,“以竹代塑”已经成为禁塑后他们理想的、主流的选择。这些导向和趋势都明确体现了毛竹产业今后潜在的价值和希望,同时也予示着毛竹生产和毛竹精深加工今后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2突破当前就地初加工和竹合作组织的瓶,以利本增效。由于林权分散、砍伐劳力紧缺、运输费用大、利润空间小,使得“砍竹难,卖竹难”的问题在我区普遍存在。对此,如能在竹林园及周边就地建立投资约十几万元的“竹片加工厂”,同时在竹林产区成立有“竹片加工厂”参与的“竹业专业合作组织”,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解决竹林经营过于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竹林培植、管理、利用信心不足等问题,而且还能组织统一砍伐、减少运输成本、合理利润分配等,有效解决当前“砍下山,卖得出,有钱挣”的问题。

    3、统筹兼,充分发挥产业合效益和最大化效益。

竹产业是汇集了森林生态、林下经济、制造产业、食品产业于一体的富民产业。它的内在功能自然地要求我们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和相关的社会群体要高度重视竹产业的发展,统筹竹产业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合理规划竹制工业品、竹制工艺品、竹生化产品、竹笋、林下经济、竹林生态文化旅游等协调、健康、高效发展,充分发挥竹产业的综合效益,充分体现竹产区及竹农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4加大竹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专项支持就地收及初加工厂(竹片加工厂)建市、县(区)两级可设立林业发展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竹产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培育,对竹加工机械设备购置、竹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创建以及企业上市等实行以奖代补,将竹业项目纳入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森林抚育,科技推广、竹林有害生物防治、竹林防火方面项目扶持。对“竹片加工厂”实施以奖代补专项,重点支持竹林产区就地收购,就地初级加工。这样不仅能减少用工成本,节约中、短途运输成本,也能适当提高收购价格,提高竹林产区及竹农的生产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