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建设美好乡村的建议 农工贵池总支
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建设美好乡村的建议
农工贵池总支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才队伍的状况决定着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之后,发展速度逐步减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境。
一、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基础薄弱、水平较低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抓好人才工作
科研人员方面,科研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缺乏、中青年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突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方面,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目前一半人员接近退休年龄,同时人员补充渠道不畅,接受知识更新培训的机会不多,农技推广呈逐渐弱化趋势。实用技术人才方面,总体受教育水平低,大专以上的仅占总数的3.3%,农村实用人才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有待优化,示范带动作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建设和管护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力少,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资筹劳较困难,一些建好的灌溉水渠、乡村道路等设施,也由于管理和维护力量不够,损毁现象随处可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和运行方面,农村各类社会组织虽然已注册登记备案,但由于缺乏会组织、能协调、善管理、懂经营的带头人,组织合作基础薄弱,利益联系松散,市场流通体系发育迟缓,不能够给会员提供方便,难以发挥作用。
二、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要求大力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用农民的话讲,“脑子灵的考大学走了,体质好的当兵走了,年纪轻的统统打工走了”。因此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下来的多是年老体弱者,文化程度低,习惯于传统粗放式耕作,吸收和运用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差。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加上化肥、农膜、农药过量低效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等,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转化效率低的矛盾加剧,农业生产的要素和环境已绷得很紧。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切实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协调,必须培养与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新型流通业态相适应的农业经营者;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同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要有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
当然,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多,有资源、土地、交通、融资等,但人的因素最关键,有了人力资源的支持,才能发挥主动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美好乡村。为此建议:
一、统一认识,把农村人才开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主要职能部门要把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实用技术开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建立组织、人事、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合力,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强化工作责任,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和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政策引导,促进各类人才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事业。从政策、待遇等方面入手,引导从政的、经商的、搞技术的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去施展才能,通过市场调节,建立起城乡人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新体制。鼓励和支持技术能手到农村去承包土地,继续发挥作用。引导大学毕业生改变择业观念,从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基层组织建设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改变农村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
三、整合、培养、引进发展乡村经济的带头人。乡村两级组织应抓住近期农民返乡创业的有利时机,将分散在各地的农村本土人才整合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集团”和“经济实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注入现代经营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壮大经营规模,扩充经济实力,为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农业产业化的带头人,工业需要企业家,农业同样也需要企业家。改变农村现状的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因此要十分重视培养和引进农业产业化的带头人,尽快形成农业企业家队伍。
四、统筹规划,抓好对美好乡村建设人才开发的宏观管理。完善农村人才服务网络体系,延伸市、县区人才市场触角,构建农村人才市场框架,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农村人才资源网,逐步实现全市农村人才资源共享;加强对农村优秀人才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农村优秀人才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适当加大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加强必要的软硬件建设,设立相关奖项及确保各项政策待遇的落实。要采取建立科技示范点、专家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同分成或建立专家服务产业基地、专家智力服务团下乡等形式,积极开展农业专家支农惠农的活动。针对农村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对农村人才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制定和落实农村人才培养计划,突出农村人才培养重点。特别是发挥好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原农校的专业教师)和农技人员的作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使有培训愿望的农民都接受免费培训,人人掌握一项以上的特长或技能,加快增收步伐。
五、加大投入,抓好农技推广等基础性工作。一方面,对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并确保农技推广专项资金随着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设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快乡镇站农技推广的物质、技术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农业科技人员的福利待遇达到同级事业单位水平,做到“办公有场所、推广有手段、待遇有保障”,确保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产业需求和核定编制数额配齐乡镇站农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农技员,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骨干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学历教育或研修深造。